01
你真的有强迫症吗?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经常会把自己的一些行为习惯称为“强迫症”,比如:
反复检查门有没有关、东西必须摆放得整整齐齐、钱要按照金额大小去排列……
但其实,强迫症并非如此简单。
在心理咨询中,有意识地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,两者之间的强烈冲突使来访感到焦虑和痛苦,才会被定义为强迫症。
换言之,强迫症的定义包含了三大要素:
自知力: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清楚的认识;
自我强迫:控制不住地担心、怀疑、恐惧等等;
反强迫:与自我强迫相反的想法,比如“我没必要那么做”、“我不需要担心”等等。
因此,强迫症的关键在于:
明明知道自己的强迫思维和行为是不必要的,但却没办法控制自己。
久而久之,来访就会陷入极度的矛盾和痛苦中,对一切事情都失去信心。
那么,如何初步判断自己是否患上强迫症?
通常有以下两个标准:
第一,自身感觉到的痛苦程度;
第二,症状对个人日常生活的影响大小。
而且,第一个标准要比第二个标准更重要。
比如,一位女性每天下班回家都要打扫卫生、整理衣柜,有时甚至会耗费三四个小时去做这件事情。
但她在过程中并不感到痛苦,整理完之后心情也会很舒畅。
那么,对这位女性而言,打扫和整理的行为可以看作是自己的独特癖好或习惯,而不必被当作心理问题的症状。
根据上面这两个标准,大家可以先简单判断一下自己的强迫程度,如果不太确定,也可以去医院心理科进行明确诊断,切忌给自己随意贴标签。
02
强迫症的表现形式
强迫症有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: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。
所谓强迫思维,又被叫做“强迫观念”,是个体所感受到的反复的、持续性的、侵入性的和不必要的想法、冲动或意向。
比如,一位来访的头脑中总是时不时出现家人死亡的念头,他试图压抑这种不详的想法,或者用家人健康长寿的想法与之对抗。
所谓强迫行为,指的是外在的各种强迫动作,比如反复检查、反复洗涤、反复询问等重复行为。
比如,一位来访每用手触碰一次东西,就必须洗一次手。
那么,有人可能会问,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之间是什么关系呢?
一般来说,有强迫行为,背后肯定有强迫思维。
但反过来,有强迫思维,不一定会产生强迫行为。
举例来说,当一个人总是出现洗手的强迫行为时,他背后一定有某种强迫思维在作祟——可能是害怕自己没洗干净,染上传染病。
但有怕染病的强迫思维,并不一定会表现出不断洗手的强迫行为,因为个体也可能采取压抑和对抗的方式去面对强迫思维。
当然,多数强迫症患者往往是既有强迫思维,又有强迫行为的。
03
强迫是用仪式去缓解焦虑
虽然强迫症是以被迫、过度重复行为为核心症状,但它的情绪体验其实也是一种焦虑情绪。
可以说,多数强迫症都会伴有焦虑情绪。
焦虑,是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的动力。
为什么多数强迫症患者都会感到焦虑?
根本原因就在一个“怕”字。
认知行为流派认为,无害和中性的事物本身并不会引发焦虑,但如果它们与能引发焦虑的事物一起出现足够多次,就会导致它们单独出现时也能引发焦虑。
举例来说,前文需要不断洗手的那位来访,她对洗手的焦虑并不是毫无缘由的,而是生活中其他引发焦虑的情境与洗手相结合后形成的。
由此我们可以得知:强迫症患者的焦虑,常常是在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形成的。
TA们可能会把生活中面临的多种压力,比如生活压力、工作压力、人际关系的压力等等,转变为焦虑情绪。
当TA们体验到焦虑情绪时,就会采取某个行为来消除焦虑情绪。
然而,TA们在实践中发现,单次行为只能让焦虑下降一点点,只有多次重复这个行为,焦虑情绪才可能有较大的缓解。
在不断应对焦虑的过程中,患者就逐渐形成了习惯性的重复模式,也可以称之为一种仪式行为。
但TA们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焦虑源于何处。
更多时候,强迫症患者的焦虑与当前情境无关,而与其他压力情境相关。
04
心理咨询在强迫症治疗中的作用
记得在一个强迫症案例中,来访是个十七岁的女孩。
起初,她跟咨询师袒露:
自己很害怕被玻璃割伤身体,因此从来不穿裙子,也从来不用马桶,每次坐下之前都要检查座位上有没有玻璃碎片。
随后,在咨询师的帮助下,她尝试着坐在一个未经检查的椅子上,尝试着去使用马桶。
当她做这些事的不适感越来越低时,她就开始尝试在放满玻璃瓶的地板上直接坐下。
通过一步步地脱敏治疗,她的强迫思维和行为渐渐小时,而且也没有再复发。
这就是认知行为流派所使用的一种暴露疗法,它让来访逐步暴露在自己感到害怕、焦虑的场景中,并且尽量让自己不去做出任何仪式化的反应,逐步接受,直到适应。
当然,使用暴露疗法的前提是处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,比如在与专业咨询师共同工作的场景下进行。
来访会发现,即便一直不做以往能缓解焦虑的行为,TA臆想中的危险也不会发生。
除了认知行为疗法外,心理咨询中还常用精神分析、支持性心理治疗或森田疗法来治疗强迫症,在某种程度上都能收获一定的疗效。
通过前面的介绍,我们大概能知道强迫症是怎么一回事了。
那么,下一步就该用练习和实践去改变原来的某些强迫思维和行为,然后建立起新的认识和行为模式。
这个过程往往会伴随着阵痛,而且很容易就会回到原先的老路上去。
但我们还可以选择在专业咨询师的陪伴下进行实践和体验,慢慢战胜潜意识情绪上的那份焦虑。
最新推荐
广州心理咨询 | 当来访者问“我该不该离婚”,咨询师会怎么回答?
584人阅读南昌心理咨询 | 不靠谱的心理咨询师,都有什么特征?
488人阅读长沙心理咨询 | 不自信的人,都有一个共同点
465人阅读南宁心理咨询 | 破坏婚姻关系的4种沟通方式,快看看你用过吗?
478人阅读合肥心理咨询 | 原来,夏天容易烦躁是因为「热怒症」
720人阅读广州心理咨询 | 好险!「婆媳关系」差点就和谐了……
475人阅读南昌心理咨询 | 走出焦虑强迫,你需要了解这四点
564人阅读长沙心理咨询 | 连你也在欺负自己吗?
473人阅读南宁心理咨询 | 有哪些细节能看出一个人的精神状况好不好?
684人阅读合肥心理咨询 | 心里越难过,笑得越开心,你是这样吗?
385人阅读